“当年被老蒋委以重任,前往徐州战场,我的心情仿佛置身于刑场!”
在辽沈战役的硝烟中,杜聿明肩负东北剿总副司令的重任,忧心忡忡,身患疾病,却毅然奔波于徐州与东北之间。蒋介石对杜聿明的这般奔波虽感无奈,实则也是出于无奈,因当时在东北,他可信赖之人寥寥无几。往昔,白崇禧在东北……四平战役战事结束后,我曾力主乘胜追击,然而老蒋似乎并不买账,对白崇禧的提议置若罔闻,一拖再拖,致使东北局势发生戏剧性的逆转。
白崇禧离任后,陈诚接掌东北战事,然陈诚才识有限,不及白崇禧之能,在他率领下,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愈发惨烈。蒋介石见此情景,深知若不采取行动,东北将面临易主之危,遂紧急叫停陈诚在东北的部署,命其火速赴台为自己筹备行踪,同时转而任命卫立煌接替总司令之职。东北地区的军队虽多为精锐,却难以驾驭,即便像杜聿明这般能将,也仅能屈就剿总副司令一职。蒋介石本想委以杜聿明重任,统筹全局,但此举难免会引起如范汉杰等人的不满。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决定让国民党军队中资历较深的卫立煌担任东北地区剿总司令。然而,卫立煌自上任之初便深知自己此行必是代罪羔羊,因而他对战事的热情自然不高。
1948年对国民党政府而言,可谓多事之秋。即便卫立煌执掌东北军务,战局并未因此好转,反而因卫立煌与蒋介石之间的龃龉,使得局势愈发混乱。东北战场的败局,似乎在预料之中。然而,东北局势崩溃后,尽管杜聿明身心俱疲,蒋介石仍将其调往徐州,担任刘峙的副手。
蒋介石不得已再次启用杜聿明,实属无奈之举。东北的卫立煌不遵号令,华北的傅作义亦颇具个性,至于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,更是他多年的宿敌。唯有徐州剿总的刘峙,尚能听从他的调遣。然而,蒋介石亦深知仅凭刘峙一人之力,难以胜任淮海战役的重任。加之邱清泉兵团等将领,对刘峙亦不屑一顾。杜聿明业务能力出众,且与刘峙相处融洽,昔日曾在第五军在那段时光,邱清泉正是他的上司。思来想去,无奈之下,只得再次将杜聿明推上淮海战场的风口浪尖。
杜聿明在事后回顾蒋介石的这一任命时,坦言得知自己再次被派遣至徐州,内心的激动与踏上刑场相差无几。
杜聿明的抵达并未对战局产生决定性的转变。在解放军的分割与包围下,黄百韬与黄维的兵团相继覆灭,杜聿明所辖的部队亦被重重围困。此时,原本数十万之众的国民党军队,也似乎重演了昔日风声鹤唳的景象。据老兵们所述,国民党军队最终纷纷向解放军投诚,甚至有整整一个团的部队向一名解放军士兵单方面投降。面对此情景,解放军士兵亦感措手不及,心想自己如何能独自应对如此庞大的队伍。然而,国民党士兵却安慰他:“没关系,你走在前面,我们跟着你走!”
在向杜聿明部发起最后的攻势前,每一位解放军战士都牢牢记下了杜聿明的容貌,一旦攻入敌阵,便以寻找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为目标。事后,解放军高层得知邱清泉未被俘获,心中不禁忧虑良久。
富通优配-实盘配资网-配资查股网-免息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