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诊断手足口病,需要利用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,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,来进行综合地判别和诊断。中医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,随证加减,取得了较好疗效。
病因病机:手足口病在祖国的医学当中,属于“时疫”和“温病”,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、爆发性、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,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。
手足口病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外感时邪疫毒,内伤湿热蕴结,心火炽盛,病位在肺、脾、心三脏。其基本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,卫表被遏,肺气失宣,症见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恶心、呕吐等,由于素体湿热内蕴,心经火盛,内外交争,心经之火上蒸于口舌,脾胃湿热熏蒸于四肢,则发为疱疹。初期表现为发热、咽痛、咳嗽等一系列外感症状;中期表现为疱疹显现,以及身热持续、烦躁、口渴等里热症候;后期疾病恢复期表现为疱疹渐消、身热渐退、口唇干燥、纳差等一系列阴液耗伤及脾虚证候,因此,治疗应根据疾病的发展状况,辨证用药。
大致可以分为前驱期、发展期及恢复期三个阶段,需要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,以拟定处方并随症加减。
一般对急性期出现的手足口皮疹伴有低热或不热、流涕、咳嗽、咽喉疼痛或纳差恶心,可用银翘散加减;
对于高热持续,口腔、手足、臀部、四肢疱疹分布稠密,可用清温败毒饮加减;
另外,还可以局部外用中药明显缓解症状,如果孩子口腔出现疱疹则可采用西瓜霜、冰硼散、锡类散任选一种涂擦口腔患处,一日三次;手足疱疹严重可用如意金黄散、青黛散,任选一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,一日三次治疗。
食疗可用《世医得效方》中的三豆饮加薏仁,此方具有清热解毒,健脾化湿的作用,将赤小豆、黑豆、绿豆各三两,甘草15克,可加薏仁二两加冰糖、红枣熬粥,每日一次,连服七天。
中医治未病,未病先防,有效减少疾病发生。
石室秘录疹治法 凡疹初起,小儿必发热,口必大渴呼水。其发疹之状,如红云一片,大约发斑相同。但斑无头粒,而疹有头粒也;头如蚤咬之状,无他别也。我今传四时之疹方∶用元参三钱,麦冬二钱,苏叶一钱,升麻五分,天花粉一钱,金银花三钱,陈皮三分,甘草一钱,生地三钱,黄芩八分,桂枝二钱,水钟半,煎五分,热服。凡有疹子,无不神效。
惟夏天加青蒿三钱可也。小儿初生数月减半,一周外俱照此分两,不必再传方也。服吾方一剂即愈,何至三 。
陈士铎,四时疹方,治口足手病,时疫,温疫,疱疹:元参15克,麦冬10克,苏叶4克(后下),升麻3克,天花粉5克,金银花15克,陈皮3克,炙甘草5克,生地15克,黄芩5克,桂枝10克,11味,水煎服,水三碗,煎取一碗,分次热服。小儿初生数月减半,一周外俱照此分两。服吾此方一剂即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通优配-实盘配资网-配资查股网-免息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